瑞典流行音樂終極解密(轉載-音樂周刊88期)-2006.01.09
- 星期五, 一月 5, 2007, 12:44
- 音樂相關轉載
- 949 瀏覽人次
- Add a comment
陽光 . 和諧 . 活力
瑞典,當今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位居第3的音樂輸出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風靡全球的“阿巴”(ABBA)旋風開始,瑞典的流行音樂產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現如今,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已經成為了歐洲乃至世界流行音樂的重鎮。
從流行音樂的詞曲創作、期間混音、數字音效加工及至發行、推展等一系列的市場運作,甚至到音樂周邊領域的設計包裝等等,瑞典都有一群世界頂尖的專業人士操刀,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的工作是全球化的,他們的音樂觸角已經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瑞典流行音樂一開始就是瞄準全球化市場的,除了打造本土國際級藝人團契外,他們也為眾多的外埠歐美巨星量身訂做熱門單曲和白金唱片。
瑞典流行音樂已經不僅僅屬於瑞典這個國家,它已經是全球流行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仍在以一種全身而動的活力不斷地參與締造流行音樂的世界奇跡。
無處不在的祕密
◎另一個共同點
布蘭妮(Britney Spears)、“西城男孩”(Westlife)、“後街男孩”(Backstreet Boys)、“超級男孩”(N’Sync)、席琳 . 狄翁(Celine Dion)和詹尼弗 . 洛佩茲(Jennifer Lopez),他們之間有什麼相同?“歐美流行巨星”、“大腕”、“流行音樂偶像派”、“英俊帥男、姿色美女”等等可能是很多流行樂迷的第一答案,那今天你會知道另一個答案︰他們都曾在瑞典錄製過世界排行榜熱門單曲以及多白金銷量單曲唱片,而這些熱門音樂作品從創作、策劃到製作都是由瑞典音樂人所完成的。
布蘭妮的《愛的初告白》(Baby One More Time)、詹尼弗 . 洛佩茲的《玩》(Play)、“超級男孩”的《再見》(Bye Bye Bye)、克裡斯蒂娜 . 阿奎萊拉(Christina Aguilera)的《過來寶貝》(Come on Over Baby)以及所有“後街男孩”的國際熱門歌曲均出自瑞典人之手。
◎瘋狂青蛙
今年夏天風靡全英的暢銷舞曲《瘋狂青蛙》(Crazy Fog),不僅把原先排在銷售榜第一位的“酷玩”(Coldplay)樂隊的最新單曲《音速飛行》(Speed Of Sound)從冠軍寶座拉下,而且還首次創造了非人類主角演唱單曲佔據排行榜首位的奇跡,隨後該單曲的手機鈴聲也同樣風靡英國。其實奇跡的真正締造者卻是一群瑞典人,從最初“瘋狂青蛙”的雛形創意到動畫加工、節奏的加入和“提速”直至最後“一只戴著頭盔的藍色青蛙咧著大嘴在唱歌”的形象定位,都來自瑞典製作班底。
◎海倫娜 . 帕帕日祖埃(Helena Paparizou)──第50屆歐洲電視歌曲大賽冠軍
“歐洲電視歌曲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從1956年第一次舉辦到今夏在烏克蘭基輔的第50屆,已成為具有優秀道統的歐陸年度音樂大賽,雖然只是歐洲範圍內的音樂賽事,但是已經成為眾多本地音樂藝人走向國際舞台的最佳跳板,1974年,來自瑞典的“阿巴合唱團”正是以一曲《滑鐵盧》(Waterloo)獲得當年大賽冠軍,從而打開國際市場。今年的冠軍被希臘籍女歌手海倫娜 . 帕帕日祖埃摘走,其實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她雖代表希臘,卻長在瑞典,並且主要的音樂訓練都是在瑞典完成的。
◎美國方面──瑞典姑娘利娜(Leana)
2005年6月,一首名為《與陌生人跳舞》(Dance With A Stranger)的舞廳俱樂部熱門單曲爬上了美國《公告牌》舞曲榜,這為居住於洛杉磯的創作人──瑞典姑娘利娜(Leana)打開了美國市場的大門,她裹雜著憂郁的節拍音樂被形象的稱之為“恩雅與瑪丹娜的混合體”,接下來的首張專輯《相信自己》(Faith
In Myself)也獲得了成功。
從上面這些近年來國際流行音樂界的熱門事件,我們可以看到瑞典對於國際流行音樂在台前幕後的深刻影響。當今的瑞典流行音樂已經不僅僅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幾支瑞典樂隊所能涵蓋的,它已經深深地浸入到世界流行音樂創作的各個環節,並以自身獨特的氣質影響著世界其它國家的流行音樂走向,瑞典流行音樂儼然已經是貼有世界標籤的國際強勢貨幣。
當有人問及︰一個只有900萬人口的國家為何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掀起如此亮麗炫彩的音樂流行風時,瑞典人的回答是︰大概就是因為我們國家面積小、人口少,可是我們對於音樂的胃口卻很大,那看來只好走國際路線了。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以下我們將一起來探究瑞典流行音樂之所以能享譽世界的祕密所在。
陽光下的音樂版圖
◎露西亞之歌(Lucia’s Song)
在古時候,北歐瑞典人認為每年的12月中旬是他們冬季最漫長的一天,過了這一天之後,白晝便會開始增長,而距離陽光普照的日子也就不遠了;等不及夏日的到來,瑞典的民眾此時便開始慶祝,而逐漸形成了這項迎接陽光的道統習俗──“露西亞節”。
每年的12月前夕,瑞典全國包括官方及民間都會舉辦露西亞比賽,由民眾票選一位留有長長金發的優勝女孩,成為全國或該地區代表神聖榮耀的露西亞遊行之星,在12月13日當天,身穿白色長至足踝的服裝,腰系紅色綢帶,頭戴飾有蠟燭的花冠,帶領其它與賽的少女沿街遊行並合唱道統的露西亞歌曲,接受民眾的喝采與歌頌。
陽光在瑞典人的生活道統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除了露西亞節之外,每年的6月24日是瑞典的仲夏節,這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的一天,瑞典人為此的慶祝一點也不亞於耶誕節。
瑞典人就是在這樣一種熱切的對於陽光向往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種生活情感的訴求影響著瑞典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在流行音樂領域中,它不僅奠定了阿巴音樂的大眾基礎,而且也成為了如今強調個性、突出獨立的瑞典流行音樂人的創作靈感基石。
◎“阿巴合唱團”──熱烈而奔放的陽光旋律
這支1973年成立的四重唱舞曲流行組合可以說是娛樂業的一個全球性品牌,是繼“披頭士”之後最成功的樂隊,他們曾創下8張專輯榜冠軍紀錄,其中《最熱門單曲》(Greatest
Hits)在全世界銷售了3.6億張,是他們為瑞典音樂和音樂人打開了通向國際的大門。
“阿巴合唱團”是瑞典音樂的象徵,在其後同樣獲得商業成功的“基地王牌”(Ace Of
Base)以及“洛克塞特”(Roxette)等其它眾多樂隊都再也沒有到達過這支雙夫妻組合曾經的音樂商業成就,究其原因,其實“阿巴”是第1支確切的讓全世界知道瑞典人生活心態的本土音樂團契。所以,與其說是“阿巴”的音樂給了世界一個了解瑞典的視窗,倒不如說是瑞典人自己透過“阿巴”將生活中的那一份陽光底蘊洒向了全世界。
◎清新流行──世紀之交的小我光線
如果說“阿巴”是以一種熱烈、大膽和直白的模式表達了瑞典大眾對於陽光的情感寄托,那麼從上世紀90年代末直至現今,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的獨立流行音樂風潮中,瑞典流行音樂所帶來的獨特清新氣質,則是站在小眾化角度,從個人情感上抒發了這種自我對於心靈陽光的向往之情。
▲“羊毛衫”(Cardigans)︰自然本質 真實溫暖
5人另類流行組合“羊毛衫”成軍於1992年,專輯《月球的第一支樂隊》(First Band On The Moon)為樂隊贏得了世界聲譽。他們的音樂充滿了年輕人的玩笑、戀情和胡思亂想,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莫過於《羅密歐與茱麗葉》電影主題曲《愛情傻瓜》,懶洋洋的節奏、妮娜(Nina)的靡靡嗓言、清新悅耳的旋律使他們輕易的與其它樂隊區分開來。
▲“八號會所”(Club 8)︰溫馨浪漫 甜美陽光
2人爵士巴薩流行風格(Jazz-Bossa
Pop)組合“八號會所”成立於1995年,自1996年夏推出第1張唱片《新》(Nouvelle)以來一直有著不俗表現。樂隊主腦約翰 . 昂格伽德(Johan
Angergard)不僅負責“八號會所”所有歌曲的創作和樂器,也是“迷幻小屋國王”的成員、錄音室“夏音”(Summersound)的主人以及瑞典著名清新廠牌“拉布拉多”(Labrador)的要員。
▲“迷幻小屋國王”(Acid House Kings)︰青蔥稚嫩 吉他流行
1991年成立的“迷幻小屋國王”(Acid House Kings)是瑞典第1支吉他獨立流行組合,是瑞典清新音樂最具典範的代表,音樂以簡單上口的吉他樂為主,加以全新的題材以及日益成熟的曲風。《周一即周二,周二即周三》(Mondays are like Tuesdays and Tuesdays are like Wednesdays)是近年他們製作最精良、銷售最好的一張專輯。2005年發表的全新專輯《一起唱》(Sing Along With)中的單曲《做你想做》(Do What You Wanna Do)更是清新自然,舒適寫意。
▲“廣播部門”(The Radio Dept)︰營造夢幻音質美感
1995年成立的“廣播部門”(The Radio Dept.),音樂最為引人的地方在於飄緲的人聲、吉他的效果、精致的歌詞與鼓聲環境一起營造的夢幻音質美感,1998年正式更名。由於他們骨子裡是瑞典吉他音樂的清新血液,所以較90年代初噪音吉他更為迷人動聽。
▲索菲 . 澤爾麥尼(Sophie Zelmani)︰清新才女 纖細動人
瑞典才女索菲 . 澤爾麥尼(Sophie Zelmani),歌如其人。1995年底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索菲 . 澤爾麥尼》榮登1996年排行榜冠軍。從《動人負擔》(Precious Burden)、《打發時間》(Time To Kill)到最近的專輯《唱歌與跳舞》(Sing And Dance)無不記錄著她成長的心路歷程。她那清脆的吉他合弦與感性的吟唱,絕對讓你沉醉其中難以自拔,王菲那首著名的《乘客》就是翻唱自她的作品《回家》(Going Home)。
▲“肯特”(Kent)︰纖細催淚 英倫搖滾味
瑞典著名的獨立流行樂隊“肯特”(Kent)於1990年成立。1996年的第2張專輯《真實》(Verkligen)標誌著他們躋身暢銷樂隊之林,從1995年的《肯特》到2005年的《歡迎到八月俱樂部》(Bienvenue Au Club August)這8張專輯,記錄了“肯特”從激情到靜默的10年歷史。由於他們的音樂總是帶著濃濃的英國味,是簡單的吉他、濃重的鼓點、緩慢的節奏配上主唱慵懶又有靈性的聲音,因此也被歸入英倫搖滾一類。今年第2屆北歐音樂大獎上他們還當選為北歐聽眾心目中的最優秀樂隊。
▲“拉布拉多”(Labrador)︰獨立流行 清新廠牌
專注於瑞典清新音樂的朋友幾乎無不把收集該廠牌的發行作品視為首要任務,這家建立於1998年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獨立廠牌,一貫秉持著獨特的清新音樂品味,旗下曾經推出的樂隊除了上面提及的“八號會所”、“迷幻小屋國王”和“廣播部門”之外,還有為獨立樂迷所熟知的“航線”(Airliner)、“艾德森”(Edson)、“翠貝卡”(Tribeca)等眾多獨立流行樂團。“拉布拉多”已經成為了最為人熟知的獨立流行經典廠牌。
◎“洛克塞特”──瑞典國寶級流行樂隊
“洛克塞特”是瑞典第1支以前衛形象和搖滾流行樂風靡全球的組合,1986年成立。由詞曲作者、主唱、吉他手佩爾 . 格斯勒(Per Gessle)和著名歌手瑪麗
. 弗雷得力克森(Marie Fredriksson)組成。1989年,他們在EMI旗下推出專輯《當心》(Look
Sharp)並迅速在世界各地走紅。他們以悅耳動聽的旋律和激動人心的節奏征服了世界,單曲《神色》(The
Look)奇跡般的成為19個國家流行榜的冠軍歌曲,譚詠麟還將其翻唱為《你知我知》。
◎“Ace of Base”──舞池動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道統、獨立流行音樂之外,舞曲音樂則是瑞典流行音樂的另外一個重要領域。在70年代的狄斯可音樂風潮中,瑞典的“阿巴”被認為是世界範圍內最為成功的舞曲組合,據統計,在他們的鼎盛時期,每年為瑞典經濟盈利甚至超過了沃爾沃汽車工業。
在1994年迅速竄紅的兄妹及家庭好友4人舞曲組合“基地王牌”,一共賣出了3000萬張專輯和1500萬張單曲,《符號》(The Sign)是8個國家排行榜冠軍曲,《她所要的一切》(All That She Wants)榮登10個國家的榜單首席。他們的音樂營造出的歡愉氣氛特別適合派對和狄斯可舞廳,也是遍及世界各地的瑞典音樂的帶頭人。
雖然如今的瑞典舞曲音樂似乎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頭地位,但是那種瑞典人對於舞曲音樂的創作激情卻已散落於世界各地,雖暫不能居於前台引領風騷,瑞典人也同樣可以是世界舞曲音樂發展的幕後推手。
締造和諧之音
你會發現下很多我們翻譯過來的瑞典樂隊名稱中,很多時候都要綴上一個“合唱團”,如“阿巴合唱團”、“艾德森合唱團”、“羊毛衫合唱團”等等,這其實體現了瑞典人對於音樂的另外一個重要道統。
據統計,每8個瑞典人中就有1個人接受過專門的音樂合唱訓練,這從眾多享譽世界的瑞典合唱團契中可見一斑。若按人口比例算,瑞典是目前世界上業餘合唱團最多的國家。
瑞典是一個講求和諧的國度。這種和諧的理念一直貫穿於瑞典人的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簡潔、敞亮的家居設計體現了瑞典人與四季相應的和諧、保持原始風貌的、優美的住居環境則體現了瑞典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當然還有那聞名於世的教育和福利制度。
和瑞典號稱“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民福利制度秉持的理念一樣,在瑞典人的心目中,真正的歌曲也是為每一個人而準備的,在音樂上,瑞典人以合唱的道統來展現民族的和諧心靈。反映到瑞典的流行音樂上,和諧已經成為音樂創作的一個重要理念,不管是具有群體互動性的舞曲音樂,還是強調內心自我的獨立流行樂,都可以聽到無處不在的音樂合聲。
強大的音樂神經網路
瑞典之所以能夠以一種全身而動的姿態引領世界流行音樂潮流,除了它的道統文化底蘊對於音樂的貢獻之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極具活力的音樂氛圍環境。
目前的瑞典,每年大大小小的音樂節有四、五十個,這些音樂節涵蓋了眾多的音樂領域︰瑞典本土早期音樂、歌劇、室內音樂、合唱、民謠、爵士、管樂、風琴等等。可想而知,這樣一種空前繁盛的音樂交流氛圍是瑞典流行音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經過各種不同流派音樂的碰撞融合,使得瑞典流行音樂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這在時尚流行愈發變得短暫的主流音樂界顯得尤為重要。
首都斯德哥爾摩集中了瑞典90%的音樂工業,它已經成為世界流行音樂中心之一,很多樂隊的世界巡迴演出都設有斯德哥爾摩這一站。斯德哥爾摩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音樂製作中心,這裡有多達40家的專業錄音工作室,其中不乏有像Cheiron這樣曾經為小甜甜製作過暢銷單曲的世界級錄音室。很多其它國家的音樂藝人在此創作音樂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國際間的流行音樂創作交流,這使得瑞典本土的流行音樂有更多的機會把脈世界流行音樂的趨勢走向。
在瑞典,人們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電視音樂節目,很多時候,這些電視節目也經常是大大小小的各種音樂比賽,就像卡拉OK一樣,不需要你有專業的音樂素養,只要你會唱歌,每個人都可以參加,這些電視節目和上面提到的各種頗為專業的音樂節,恰好形成了一種面向不同審美層次的涵蓋全國的音樂生活體系。
之所以將以上這些稱之為“神經網路”,其實是說在這樣一種音樂氛圍環境中,任何地方、任何細微的流行音樂氣息都能夠經由這樣的網路被瑞典音樂人敏銳察覺,其實這同樣也是為什麼很多瑞典流行音樂藝人迅速走紅國際樂壇的祕密所在。
http://fm974.tom.com2006年01月09日11時20分 來源:《音樂周刊》 劉勇
More from my site
About the Author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