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動網路時代,音樂如何生存?或許以下4種全新的模式值得引起廣泛注意:流媒體服務,雲音樂盒服務,移動應用服務和社群音樂服務。
- 流媒體服務
Spotify [1]這種音樂流媒體服務在歐美廣受歡迎證明其是一種值得引起音樂產業高度關注的未來數字音樂銷售模式。這種流媒體模式主要有兩種盈利方式:免費但帶廣告版和按月付費可下載版。
- 雲音樂盒服務
由於iTunes在數字音樂產業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蘋果宣布推出iCloud [2]支持用戶購買音樂存儲到雲端音樂盒並自動掃描同步到iOS設備上去播放是一個十分重大的事件。此前早些時候Amazon和Google也推出了類似的服務。
由於兼具雲存儲和流媒體播放概念,以及由幾大互聯網巨頭共同推動,這種模式在未來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 移動應用
這種模式十分的新奇。它幾乎完全顛覆了傳統音樂的概念,音樂已經不僅僅是音樂,而是一種結合視頻,文字,聲音等多種媒體並具有交互功能的應用。
比如我們之前報導的重新發現音樂,9.99$的應用賣瘋了 [3],Jazz應用成功在前,創業公司955 Dreams再推iPad深層次體驗應用 [4]和兄弟樂隊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位置意識的音樂專輯 [5]都是將音樂應用化的很好的案例。
另外這種模式還能有效的防止盜版。目前已經有專門的公司為音樂人提供這種服務如Mobile Roadie [6]。
- 社交音樂平台
Facebook和Zynga的伴生崛起已經證明了基於社交遊戲的音樂也很有前途,它能夠很好的激髮用戶進行互動。比如著名的Nightclub City [7]就屬於這一類音樂主題遊戲。
另外Google+推出自己的遊戲平台加上他們之前推出音樂的經驗,未來幾年社交遊戲和音樂的融合也將很有看點。
事實上,總結來說互聯網並不簡單的如音樂人大聲疾呼那樣摧毀了音樂,而是給音樂產業帶來了變革的機會。只要能密切注意技術的發展和用戶習慣的改變,音樂產業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仍可以活得非常燦爛。
另外關注音樂創業的人還可以閱讀更多 [8]與音樂相關的文章。
Via TNW [9] 圖片來源:wunlei5.org [10]
來源:http://techorange.com/2011/08/22/4-new-models-that-save-music-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