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星光大道】帶給唱片市場的衝擊

楊宗緯年齡的問題最近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製作公司大概樂得不可開支,媒體囫圇吞棗的報導方式也顯示出台灣媒體從業人員的專業與判斷能力尚須加強,但也並不是所有媒體人都如此junior,畢竟媒體本身也需要話題,製作公司既然拱出一個話題,那各大媒體只好配合演戲與炒作,反正製作公司要的是知名度,而媒體要的是利用聚焦來提高廣告效益。

本篇文章探討的並不是新聞領域的供需關係,而是唱片公司應該從【超級星光大道】造成的廣大迴響裡去找到增加唱片銷售的法則。

看看這六七年來台灣唱片市場,自從陶喆、周杰倫、王力宏稱霸華語歌壇後,嘻哈、RNB瞬間變成音樂主流,但這巨折轉變,是否顧及到所有消費大眾的胃口,其實銷售數字已經為這個問題給了一個明確的解答。

KTV排行榜是銷售量很大的一個指標,但是研究該產業消費行為,當使用者進到包廂時,抒情且感人的歌曲絕對占最大宗,等幾杯黃湯下肚後,很快就將high的情緒發洩在歌曲上,快歌立即就派上用場炒熱氣氛,但過個半小時情緒緩和後,情歌馬上又死灰復燃,苦情、悲情、哀情又紛紛搬上檯面來。所以周杰倫歌紅,但還是得利用苦情慢歌點來替他賺進不少KTV版稅,而他的快歌只是變成少部分人展現自己唱歌能力的工具。

再看看現在當紅的手機鈴聲與來電答鈴排行榜,也可以驗證我提的這個論點,五月天雖然紅,但他的快歌幾乎很少會變成這類排行榜的座上賓,都還是得靠專輯中的慢歌來撐版面。

盜版猖獗,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幾乎都口徑一致的回答說專輯裡面的歌曲並不是全部都好聽。但是好不好聽完全屬於個人觀點,有些人喜歡快歌,有些人喜歡慢歌,但台灣唱片是個大雜燴的工業,大部分歌手同一張專輯風格差異性非常大,主要也是想抓住所有人的胃口,但這美意,卻導致消費者大多只想從一張專輯中取其一兩首所愛,所以逼使願意消費的人口紛紛流向盜版一途。(當十首歌只有一兩首是合我胃口時,我為什麼要去買CD回來聽。)

過去因為網路不普及,所以這種現象被市場所壓抑住,但並不表示2000年以前消費者沒有這種需求,但來到2000年後的今天,個人化時代的來臨,音樂取得容易,這種個人化傾向就像核爆一樣,瞬間蔓延開來,滲透到各種產業。

國外歌手的專輯風格完整度非常高,流行、搖滾、嘻哈、爵士都各擁一片天,我的耳朵適合什麼樣的音樂,消費者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自己要的產品,但在台灣,一張專輯風格往往七零八亂,消費找很難判定某張專輯是否真的適合他,這也就是為什麼盜版盛行的今天,還有某個一人唱片代理商可以在沒有宣傳資源的情況下,營業額高達上千萬,因為他抓住了某群消費大眾的胃口,而因為代理商品風格顯著,要與不要之間很快可以很快做抉擇,當有太多猶豫的情緒在時,對商品的銷量絕對會有很大的影響。

【超級星光大道】帶給唱片市場什麼樣的衝擊

苦情的情歌,因為舞曲與嘻哈盛行,已經在台灣已經在媒體上銷聲匿跡好陣子,請注意,我所用的字眼是『媒體』,並不是真的完全消失,看看KTV歌唱排行,新不了情、K歌之王、廣島之戀,還是穩座排行的前幾大,很顯然的,唱片公司多年來的炒作音樂風格跟消費者實際行為是有所落差的,日本、美國排行榜上雖然一眼望去RNB、搖滾藝人霸占山頭,但是看看後面排行順序,很多還是傳統的苦情歌手辛苦追趕,這就是『長尾效應』很重要的一塊,任何音樂風格都會有人懂得欣賞,千萬不要去忽略,現在雖然不是市場主流,但並不表示他們不會捲土重來。但在台灣,因為唱片公司一窩蜂投入挖掘更多RNB、嘻哈歌手,卻罔顧喜歡鄭中基、蘇永康、張學友的消費者喜好,雖然唱片公司還是有摘培出像李聖傑、楊培安這類唱將歌手,但聲音呈現的情感並不如前三者歌手來的扣人心弦,楊宗緯的出現,正好將時下年輕人真正喜好給搬上檯面,KTV自承的流行文化系統也很可能因為星光大道這一役躍上主流,引導未來歌曲流行走向。

台灣因為市場小,唱片公司多多少少都會有所取捨,加上盜版猖獗,想要顧及所有消費者,這難度非常高,所以最後都選擇西瓜偎大邊,只要流行風向球走向嘻哈,我就推出嘻哈歌手來順應潮流。但是回頭想想,一個藝人出片的經費都花到哪去了,錄音製作大概只站30%不到,其餘幾乎都放在媒體廣告,很顯然的,唱片公司對於網路媒體的興起基本上還是有所芥蒂,信任度也不足,現在多少電視媒體報導的事情,都是因為網路炒作累積人氣後受到媒體爭相採訪報到,唱片公司一直抱怨宣傳經費驚人,我覺得是在於媒體這塊並沒有多著墨,看看SHE新專輯,每首歌幾乎都有宣傳的點,雖然不是很認同這做法(因為宣傳重心大多跟音樂無關),但至少也達到炒作效果,也表示當初在企劃宣傳時,她們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在這種媒體的運用上,例如某某網友發表言論說某首歌似乎跟周董的某某歌是相互輝映之類的,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那個某某網友就是公司的企宣人員,利用網路的渲染力,達到媒體的曝光,雖說不是很高竿,但至少唱片公司目的也達到了。所以唱片公司應該多花點心思去挖掘更多類型歌手,然後利用網路媒介增加歌手知名度,這種小成本大效益的宣傳方式,絕對不容忽視。

在此,我建議唱片公司所有從業人員,絕對要拜讀『長尾效應』與『80/20法則』這兩本書,雖然喜歡目前流行的族群是落在80那塊,但是20那塊卻是真正會花錢消費的族群,這些經濟理論有絕對的例證來證明他們所表達的想法,『超級星光大道』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冷門或已退流行歌曲也會有春天。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has written 274 stories on this site.

2 Comments on “【超級星光大道】帶給唱片市場的衝擊”

  • 愛追星的粉絲 wrote on 10 六月, 2007, 10:18

    非常認同您的看法,台灣好久沒有真的優質的聲音出現在唱片市場了..><...我愛宗緯拉~~

  • Anonymous wrote on 23 六月, 2007, 8:06

    講得真好呀
    最近幾年
    總流行譁眾取寵的快歌舞曲
    不只詞超沒營養
    連旋律也抄來抄去
    給人的感覺已不是厭惡可以形容
    要我買這種唱片
    真是門都沒有
    在這種糟糕的情況下
    楊宗緯林宥嘉等在節目中用生命唱歌
    正好撫慰了許多原本失望的心靈
    也證明了回歸音樂的動人性才是王道
    希望在這股星光熱中
    那些唱片公司老闆和金曲評審能好好反省
    當然
    如果他們再把聽眾當傻瓜耍
    聽眾自會用行動證明
    把別人當傻瓜的人才是真傻瓜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