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rimosa-飽含壓抑又極富激情的聲音(轉載)
- 星期日, 十二月 31, 2006, 9:01
- 音樂相關轉載
- 1,594 瀏覽人次
- Add a comment
Lacrimosa源于莫扎特的《安魂曲》中的最後一章安魂彌撒Lacrimosa
來自歐洲的超級歌德樂團Lacrimosa(安魂彌撒),成立于1990年,由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男歌手Tilo Wolff與芬蘭女歌手兼鍵盤手Anne Nurmi組成,團名源自于莫扎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安魂曲(Requiem)當中未完成的安魂彌撒(Lacrimosa),選用這個字做為團名,也注定了Lacrimosa悲愁淒婉的音樂風格,以及與古典音樂文化揮之不去的關係。Lacrimosa成軍10余載,發表15張各類作品,堪稱當代歌德音樂之王。
1972年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的Tilo Wolff是Lacrimosa的靈魂人物,Lacrimosa的音樂可說完全是由Tilo一人所主導,因為Lacrimosa所有的作品,幾乎由Tilo包辦了全部的詞曲、樂器的編曲創作,甚至在Lacrimosa開始加入管弦樂、唱詩班之后,所有的管弦樂器、唱詩班編曲仍是全部出自Tilo一人之手。Lacrimosa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女主唱兼鍵盤手Anne Nurmi于94年時加入樂團,從此成為Tilo的最佳搭擋,而Anne加入樂團后,在Tilo的協助之下,也開始參與少部份的創作。贊嘆Tilo Wolff是位難得一見的音樂奇才絕不為過,其所創造的Lacrimosa式音樂建立在歌德搖滾、金屬、新古典主義音樂等各類風格的基礎上,完全自成一格,無人能夠模仿,有如謎一般神祕的Tilo,更像是位超然于世的藝術家,引領無數樂迷的追隨與膜拜。
如同烏雲后一抹最華麗的閃電,暗夜中一顆最耀眼的流星,Lacrimosa用飽含壓抑又極富激情的聲音,悲觀艱澀卻燦爛無比的音樂,講述著無法逃避也不願忘懷的宿命悲劇和希翼,指引著破碎的靈魂,來往于內心世界神聖與邪惡的邊緣,描繪在愛與絕望之間掙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Lacrimosa的迷人之處,除了音樂之外,在專輯內容和視覺呈現上也不同凡響,歷年專輯的封面全是請專屬瑞士畫家Stelio Diamantopoulos以碳筆素描模式所畫,不僅細膩而具藝術感,也點出了各張專輯的故事劇情,從組團之初,以一個馬戲團小丑為專輯故事主角,到后來Anne加入樂團,進而發展成為小丑和一位半人半神女子之間的畸戀故事,以小丑與女神的故事貫穿10年間各張專輯的做法實在相當引人入勝。而為了能貼切地捕捉出Tilo的思緒,至今在歌詞上仍然堅持以德文寫作,雖然多少造成了非德語系國家的隔閡,然而音樂才是國際的共通語言,專輯<Elodia>甚至創下了超過百萬張的銷售成績,足以證明Lacrimosa的魅力不凡﹗
15年來,遍及世界各地的現場演出,Lacrimosa充滿激情與魅力,變換的燈光與華美的舞台裝扮與動作,使觀眾久久沈浸于小丑與女神的故事中,不能自拔。
Angst (1991)
Tilo Wolff, Lacrimosa的靈魂
閃耀著宿命悲觀色彩的完美主義藝術家
現年只有28歲,而其音樂中所追求的唯美感,總是令人動容
1972年Tilo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18歲時就發表了自己的首張作品
1991年開始以Lacrimosa的名義推出處女專輯ANGST
令人窒息的陰郁傷感音樂氛圍,詞曲極具創新,迷人的神祕
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至今仍有樂迷對該張專輯推崇倍至
Einsamkeit (1992)
僅隔一年Tilo就推出了其第二張專輯EINSAMKEIT
那貌似歡快的民間曲調之中流淌出的情緒,難以言喻,令人動容
其更在第五首歌中加入了近3分鐘的神祕宗教的詠頌,音樂氛圍悠遠深沉
1993年Lacrimosa 的新歌Alles Luge登上了德國獨立音樂排行榜(DAC)
同年新專輯SATURA推出
這時Tilo對音樂駕馭能力已經爐火純青
陰森晦澀的音樂情緒的鋪排繁雜更見心思
音樂理念依然傷感,自省,冷漠,內斂.
Satura (1993)
1994對Lacrimosa來說有著非凡意義
因為女歌手兼鍵琴手Anne Nurmi(原Two witch)加入了樂隊
這為TILO音樂理念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后1995年經典專輯INFERNO推出
其音樂在各個環節上都已完善
形式更豐富,特點更鮮明.
Inferno (1995)
Anne美妙的女高音和Tilo在聲音的配合上精妙無比
音樂的張力及表現力更趨完美
在音樂元素中引入北歐的Dark Metal的很多手法及配器模式
音樂效果更為華麗,色彩更為豐富濃郁,極具爆炸力
氣勢如虹的重金屬吉他與Tilo和Anne的傷感淒美的鍵琴的配合
更烘托出Lacrimosa的迷亂沉重的悲劇音樂氛圍。
寂 之音 (Stille)1997
金屬篇激情交雜著壓抑、無助、孤獨、沉淪,述說著一段難以逃脫的悲劇宿命,一個脆弱而敏感的靈魂,徘徊在狂愛與自我毀滅的邊緣,濃得化不開的沉郁、悲傷卻又華麗而充滿浪漫感正是Lacrimosa音樂的最佳寫照﹗
Lacrimosa的創作靈魂─素有歌德鬼才之稱的Tilo Wolff,不僅包辦專輯絕大部份的詞曲、音樂創作,並身兼主唱和鍵盤手之職。歷年專輯均是以一個馬戲團小丑和一個半人半神女子之間的愛戀做為主題的連貫性故事﹗
「Stille」是Lacrimosa的第五張專輯,至此Lacrimosa已完全成熟,不僅是將交響樂與金屬樂完美地融合一體,更納入了唱詩班的聖樂彌撒﹗歐洲的民間小調和手風琴演奏,透出了小丑內心的孤獨,Tilo與女主唱Anne兩人精彩對唱,時而柔緩時而有如歇斯底理般嘶吼狂叫的演唱模式,將小丑與女神的心情起伏極傳神地表現出來﹗
淒美聖潔的交響金屬詩,令人無可自拔地深陷其中﹗(Arcade) 獨立另類篇被整個世界遺棄的Lacrimosa小丑,孤獨地站在舞台中央,以一曲”Der erste Tag”揭開自我黑暗人性的序幕,Tilo Wolff殘酷陰冷的面孔,Anne Nurmi自虐奴隸的冷艷,合聲與管弦組合Rosenberg Ensemble和Barmbeker Orchesters,以及金屬吉他,三者總在情緒快要崩潰前濺血一般地飆出,這就是Lacrimosa第五張專輯「Stille」,一張在地獄混境裡無辜靈魂的救贖。
在”Siehst du mich im Licht?”中,Tilo以新浪漫華麗的頹廢姿態,一字一句地滑過身邊眾多蒼白捐軀的尸體,跟著狂暴絢麗音符,你會想在手臂上刻下血淋淋的永恆詩文。結尾曲”Die Strasse der Zeit”以沉重孤寂的低調氛圍,在沒有光明的道路,只聽到Tilo和Anne的吟唱,你會了解Silence是用來品嘗享受的。
Stille (1997)
恨女神 (Elodia)1998
金屬篇Lacrimosa的創作靈魂Tilo Wolff,天生就注定是個閃耀的人物,其全身上下都透著一股神祕感和 色藝術家氣息,94年加入樂團的女主唱兼鍵盤手Anne Nurmi已成為他的最佳拍檔。自91年發表第一張專輯之后,Tilo便帶領著Lacrimosa,以深邃沉郁的獨特風格,始終居于德國古典交響/歌德/歌劇金屬王者地位而無人能及﹗
這篇小丑與女神交響金屬詩的最終曲,請來了倫敦交響樂團參與專輯錄音,全專輯以三幕鋪陳,首曲氣勢磅因 的淒美交響樂音與鋼琴旋律,直接宣告了宿命悲劇的最終時刻終于到來﹗漸行漸遠的兩人無可避免地面臨分手考驗,而愛到發狂的小丑最後終于親手結束女神的生命,抱著逐漸冰冷的軀體,步向無止盡的劇院長廊﹗燦爛悲愴的氣氛與旋律,在上百人的交響樂團和唱詩班助陣下,令人聆聽完專輯后心情激動得久久難以平息﹗
午夜時分,關上燈,坐在陰暗的房間角落裡,體嘗小丑內心那永無止盡的絕望與痛苦… (Arcade) 另類獨立篇Lacrimosa的第6張專輯Elodia,可說是成熟且兼具野心之作,不僅有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助陣,錄製地點也在倫敦名錄音室Abbey Road和漢堡的Impuls,專輯並以超過14個月製作,約187個音樂家參與其中,且以古希臘神話中的半神半人為創作靈感來源,才完成這張宛如搖滾歌劇專輯。
整張專輯共分為三幕︰第一幕的Alleine Zu Zweit和Halt Michb,可說是Tilo Wolff與Anne Nurmi互動的淒美極致表現,而樂曲凝聚出的張力令人窒息;
第二幕的Dich Zu Toten Fiel Mir Schwer暗黑歌德金屬與古典管弦不協調的錯置美感,照樣是Lacrimosa的拿手好戲;
第三幕的Sanctus長達14分鐘之久,Tilo Wolff不僅對于史詩般地編曲格局越來越嫻熟,那種如王子般駕馭黑暗的能力也是無人能及。
Elodia (1999)
1999年,Lacrimosa推出了驚世駭俗的概念專輯ELODIA,整張專輯的製作歷時14個月,參與製作的音樂家多達187人(專輯中可以聽到來自倫敦交響樂團的演繹),大家共同創造了這張無與倫比的搖滾歌劇.
Lacrimosa:
在黑暗中潛行的悲劇之皇,當其神祕傷感的音樂充滿了空虛的房間,在那份揮之不去的沉沉的傷感中,音樂變得更加完美透徹,用極度悲愴的古典主義氣質交響抒情詩,延續著淒美但終將泯滅的宿命悲劇.
Fassade (2001)
無止盡悲淒哀怨的交響歌德金屬樂音
一場觸動心弦的心靈旅程 誨暗中仍透出一絲光亮與溫暖
專輯一貫的黑白色調、以小丑團徽引喻在小丑歡樂表面背后的空虛孤獨,加上靈魂人物Tilo Wolff孤傲而敏銳的性格,構築出了Lacrimosa充滿無止盡悲淒哀怨的歌德樂音。
經歷了在上張專輯「Elodia」中,與上百人的倫敦交響樂團和唱詩班,共同譜出一張極度交響化的作品之后,此次Lacrimosa的第八張專輯,音樂風格不再如「Elodia」那般華麗的管弦樂編曲,反而是回歸到較為原始直接的內心世界情感呈現,除了仍保有管弦樂組鋪陳氣勢之外,此次在單一樂器上也有了更多獨奏演出,特別是Oboe及小喇叭,Tilo Wolff對于各式器樂、唱詩班編排的掌握可說已十分隨心所欲,時而氣勢強勁激昂、時而平靜舒柔、時又悲悵莫名,真切地捕捉出創作主角Tilo Wolff與Anne Nurmi各樣的情緒起伏,這樣的作品更必須對照歌詞聆聽,才能完全融入于音樂當中的每一個細節。
專輯同名曲「Fassade」以三樂章形式呈現,第一樂章強大管弦樂、唱詩班與吉他刷扣,排山倒海而來的氣勢,強烈映像出Tilo內心的澎湃激昂,和對于人類集體意識下虛幻表面、自我主義、社會體制的荒謬提出強烈質疑;第二樂章柔揚的唱詩班聖樂彌撒,透出虛幻夢境之下眾人皆醉我獨醒;終結的高潮曲第三樂章,強大氣勢與詞句中一連串的問號聽得令人膽顫心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憾人的”Liebesspiel”,以強勁吉他刷扣、雙大鼓重擊襯托精彩的Oboe
solo,以及Tilo與Anne兩人的高聲齊唱,然而對照歌詞之后,不知各位是否能體會得出此曲竟是在描寫男女性事的高低起伏?
Echos (2003)
第八張錄音室專輯「Echos」可說是Lacrimosa成軍以來最具企圖心的一張大作,除了移籍到德國第一搖滾/金屬大廠Nuclear Blast之外,在風格的部分則延續專輯「Elodia」的交響樂團共奏形式,並融入Tilo與Anne近期獨創的neo-classical
gothic rock/metal曲風。這段歌德音樂之旅是由長達12分鐘的”安魂”交響序曲 “Kyrie” 開始啟航,接著進入如水晶般透徹的交響搖滾詩 “Durch Nacht und Flut”,中途漂流到Anne首度擔綱主唱的美聲曲 “Apart”,直至終點站的搖滾安魂曲 “Die Schreie sind verstummt” (為鋼琴與三把低音小提琴協奏所作的安魂曲) 為止,猶如讓人歷經了悲歡與哀愁的情緒起伏,久久不能回神。
Lichtgestalt (2005)
Alleine Zu Zweit 孤身的一對
Am Ende der Wahrheit 在事實的盡頭
Am Ende des Lichts 在光線的盡頭
Am Ende der Liebe 在愛的盡頭
Am Ende – da stehst Du 在盡頭-你站在那兒
(Im Herzen wird es leerer – ein Teil geht nun von mir)
心中變得更空- 我的一部分 離開了我
Nichts hat uberlebt 有殘存下什麼
Wir haben schweigend uns schon lange getrennt 我們早就默默無語地分了手
Und mit jedem Tag “Wir” 每天”們”兩個字
Wuchs die Luge unserer Liebe 只是增加著我們愛的謊言
Und je weiter wir den Weg zusammen gingen 我們一起走得越遠
Desto weiter haben wir uns voneinander entfernt 我們彼此卻分得越開
Einsam – gemeinsam 寂寞-在一起
Wir haben verlernt uns neu zu suchen 我們忘了如何重新找到自己
Die Gewohnheit vernebelt 習慣遮住了視線
Die Tragheit erstickt 惰性使人窒息
Der Hochmut macht trunken 自大使人陶醉
Und die Nahe treibt zur Flucht 親密導致了逃離
Lacrimosa – Stolzes Herz
Lacrimosa – Requiem live
More from my site
About the Author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