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對本土音樂熱情減退 國內唱片公司選擇改變【財經時報 2007.11.24】
- 星期一, 四月 30, 2007, 20:39
- 音樂相關轉載
- 860 瀏覽人次
- Add a comment
繼續前行擁抱數字音樂,還是撤回步伐?儘管本土唱片公司如今已兵強馬壯。
但面對更為複雜的數字音樂情勢,他們也在不斷思索並轉變理念。一些新的變通模式也在不斷形成。
“我今年遇到很多唱片公司,甚至包括專門做網路音樂的網路公司,他們給我的答覆都是一樣︰今年沒有誰在網路上真正賺錢。”近日,華誼兄弟音樂公司董事總經理袁濤說,語氣頗為悲涼。
兩年前,全球五大唱片巨頭在華持續虧損,本土唱片公司卻利用數字音樂大賺熱錢,日進斗金。當時的狂歡場面,時至今日依然令許多音樂人刻骨難忘。
不過,昔日好景已然不再了。一度讓本土唱片公司欣喜的SP產業,在政府和運營商的多方打擊下已陷入絕境。同時,今年唱片公司也找不到類似當年《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那樣傳遍大江南北的歌曲了。
市場在變,還是歌迷們在變?繼續前行擁抱數字音樂,還是撤回步伐?儘管本土唱片公司如今已兵強馬壯。但面對更為複雜的數字音樂情勢,他們也在不斷思索並轉變理念。一些新的變通模式也在不斷形成。
昔日輝煌
最早嘗到數字音樂甜頭的,莫過於華納“叛將”宋柯。2004年,宋柯創建的麥田音樂與太合傳媒合資組建太合麥田。網路歌曲和手機SP業務的興起為剛成立的太合麥田帶來最佳契機。
宋柯很快就抓住了機會。他當時就認為,唱片業面臨兩大趨勢,一是單曲將取代專輯市場,二是手機將成為最強大的娛樂載體。因此,唱片公司必須根據娛樂消費模式和消費載體的改變而改變運作流程。
此後,太合麥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除了經營自己的400多首版權歌曲外,它還擁有了版權梳理能力和龐大的SP資源,代理海外歌曲超過2600首。
更令人吃驚的是,太合麥田甚至放棄了唱片公司賴以生存的道統發行管道,大多數推展都在互聯網和手機上進行。宋柯當時反覆強調說,“我們不是唱片公司,而是音樂公司”,“唱片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未來的唱片公司是製作音樂而非唱片”。
2004年,朴樹的一首歌曲《白樺林》在手機彩鈴業務上被下載了10多萬次,2004年底,宋柯以近1000萬元的天價買下了歌手刀郎歌曲版權,獲利2000萬元。2005年10月,太合麥田簽約超女冠軍李宇春,兩個月後,李宇春的首支單曲《冬天快樂》選擇在網上發售,兩周時間售出二十萬次,贏利六十萬元。
在太合麥田的身邊,其他本土唱片公司也各有所獲。向數字音樂轉型的鳥人藝術就是一個成功典型。2004年之前,鳥人藝術瀕臨倒閉,直到鳥人藝術CEO周亞平一時衝動,花1萬元買下了網路上的走紅歌曲《兩只蝴蝶》。他本人完全沒有想到,這首歌很快創造了單月彩鈴下載量500萬次的紀錄,累計鈴聲下載量超過1億次,他至少因此獲利數千萬元。
“鳥人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的透過互聯網的免費下載和自由傳播,好的歌曲可以更快速地流行起來,並透過相關無線增值業務賺大錢。”業內人士如此評價說。
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彩鈴用戶註冊數達到2200萬,僅運營商收取的註冊費用就突破100億元民眾幣,而根據下載次數獲得的收益也達到70億元,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版權音樂。其中熱門歌曲大多由本土唱片公司創造。他們由此所獲得的收益也頗為可觀。
尷尬轉變
不過,隨著信產部和運營商一聲令下,國內以彩鈴為主導的SP業務一落千丈。
來自艾瑞的研究報告顯示,2004、2005年無線音樂市場(彩鈴、鈴聲等)的成長率分別為118.7%和64.6%。在此基礎上,2006年無線音樂市場規模為29.4億元。但2007年,預計成長率僅有9.2%。
大量湧入的本土唱片公司開始遭遇寒冬。此外,受視頻流行等原素影響,國內也難以見到《兩只蝴蝶》這樣熱門的網路歌手。唱片公司依靠一兩首單曲獲取暴利的神話從此破滅。
各類資本對於本土音樂的熱情也在急速減退
ChinaVenture的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上半年數字音樂行業獲得的風險投資總額僅有600萬美元。該行業獲得的平均投資額度,以及獲得風險投資的公司數目仍在大幅下滑。而在2005年當年,共有6家數字音樂公司獲得了總額達8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平均投資額度達到1300萬美元。今昔相比,差距懸殊。
許多唱片公司都在將目光轉向互聯網。儘管互聯網還沒有出現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是依然很多人相信,這個領域存在不亞於當年彩鈴那樣的巨大商機。到底該如何轉變,這個話題也令許多人感到困惑。
“互聯網的發展,給唱片業帶來很多的變數,甚至很多的困擾。”太合麥田副總經理詹華說,在新形式面前,本土的唱片公司都必須有所轉變。
北京一家名為樂撲盛世的唱片公司正在進行的嘗試值得關注。這家公司曾利用互聯網推展《等一分鐘》等歌曲,並透過無線獲利。該公司人士透露稱,這首歌今年2月份首先被賣給TOM、SINA,如今單曲總收入以達500-600萬元──這相當於30多萬張道統唱片的收入。
樂撲盛世甚至都不算是一家唱片公司。他們的工作均和互聯網相關。比如,他們會透過互聯網調研預測音樂流行方向,並利用互聯網資源策劃製作歌曲,然後透過免費下載的模式供網民免費下載,最後根據網民的反映,對不同的歌曲定製不同的推展模式。
“我們已不再遵循道統唱片公司的業務流程,而是利用互聯網進行歌曲選拔。”樂撲盛世音樂總監趙節告訴《財經時報》說,這些歌曲被免費放到網上後,一個月甚至一周內就會出現不同的反映。“我們參考這些反映,就能知道哪些歌曲值得力推,哪些歌曲需要淘汰。”
這種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他們省卻了包裝歌手的大額費用,不用拍攝MTV,更不用在道統推展管道上花銷太大。“按道統模式,唱片公司光寄MTV母帶給200家電視台和400家電台,費用就高得驚人。一般唱片賣到30萬張才可能真正賺錢。”趙節說,新興唱片公司則不需要類似的巨額投入,因為互聯網推展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公司風險更低,很少做賠本買賣。
A8音樂的董事長兼CEO劉曉松認為,道統唱片公司從唱片策劃、詞曲寫作、編曲、錄音、製作唱片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是手工的,就像手工 面皮一樣,製作過程很長,成本也很高;而數字音樂則不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捷、快速和便宜,省去了許多繁雜的過程。
不過,劉曉松也勸誡說,數字音樂的發展還不健全,它的作用目前也僅僅是用來挖掘音樂與推展音樂人,並沒有形成完整的經紀體制。真正要包裝歌手,推展數字音樂,依然需要道統唱片公司的打造。本報記者 李國訓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16:26
More from my site
About the Author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