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樂催生唱片業巨頭變臉 中國市場艱難擴張【財經時報 2007.11.24】

  對於唱片業巨頭而言,數字音樂到底是敵人,還是新的契機? 

  一個月前,老牌英國搖滾樂隊Radiohead(收音頭)採用數字音樂形式發布他們的新專輯,在全球音樂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也為連年衰落的道統唱片工業再次猛敲了警鐘。

  Radiohead這次嘗試的數字音樂發行模式,不僅完全背離了道統唱片工業的流程,甚至也不同於蘋果iTunes的付費下載模式。他們的做法是,他們整張專輯的歌曲都以數字音樂形式放在網站上,讓下載者自行決定支付金額。而且,下載的歌曲也沒有DRM(數字版權加密),下載者可以和朋友隨意傳播和分享。

  儘管直接收入低於預期,但由於下載量大大超出唱片銷售數量,Radiohead的鼎盛名聲無疑錦上添花,他們商業演出、廣告代言等相關收入也因此增加。國外多家媒體均認為Radiohead打了一個勝仗。

  Radiohead主唱湯姆 . 約克更是以樂壇革命者的姿態在博客中表示︰“現下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我們很樂意與正在腐爛衰敗的道統唱片經營模式說再見。”

  更為驚人的是,由此引發的連鎖效應還在不斷擴大──在Radiohead之後,美國流行樂隊NineInchNails、英國搖滾樂隊Oasis、著名歌手麥當娜等都公開表示,他們也計畫利用互聯網發行自己的數字音樂。

  唱片業反思

  對於老東家英國EMI唱片公司而言,這樣的尷尬顯然有些難以承受。不久前Radiohead宣佈與EMI停止合作,這已經讓他們坐立不安。而現下,Radiohead拋棄唱片業、獨立發行、網上出售的模式無疑更是在挑戰他們的威權。

  剛剛以24億英鎊收購EMI的私募投資集團TerraFirma總裁蓋 . 漢茲則反思說,“唱片業長久以來都過度倚賴CD銷量而生存,反而忽視了數字技術帶來的新契機。”他要求EMI敞開懷抱歡迎數字音樂時代。

  其他唱片業巨頭也在遙相呼應。11月19日,華納音樂CEO艾德加 . 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首次向外界承認,道統唱片行業對待數字音樂的方法是錯誤的。他反思說,他們曾認為唱片公司的內容是非常完美的,即使互聯網傳播、P2P技術在快速增長,唱片公司的業務仍不會受到影響。但現實顯然不是這樣。

  即使沒有數字音樂,道統唱片業也是噩夢纏身。多年以前,唱片業就被盜版市場衝擊得苦不堪言。而現下,唱片公司甚至對道統盜版商也不再感興趣,因為互聯網P2P軟體等傳播技術的出現,甚至可以讓全球各地網民得到免費的數字音樂,這無疑讓唱片業雪上加霜。

  過去幾年,環球、BMG、華納、百代、滾石等五大唱片公司均視數字音樂為洪水猛獸,並一直忙於在全球範圍內“圍剿”盜版和互聯網非法下載。儘管斬獲頗豐,但他們卻發現數字音樂的浪潮有增不減,其勢難擋。

  而且,頻繁的訴狀也加深了民眾對道統唱片的抱怨,他們在情感上更傾向於代表著自由的數字音樂運動。

  道統唱片業衰落的印痕難以消磨。以英國為例,1997年唱片銷售總盈利達7780萬英鎊,到2006年僅為1390萬英鎊;相反,數字音樂市場從無到有,增長迅猛。2005年營收達2650萬英鎊,2006年更達到了5300萬英鎊。

  透過與蘋果iTunes合作,唱片巨頭曾經找到了一種與數字音樂共贏的模式。按iTunes利潤分發方案,網上銷售一首音樂檔案所獲得的99美分中,有75美分要付給唱片公司,5美分作為線上支付的交易手續費,剩下的19美分是蘋果的利潤。

  2004年,蘋果iTunes收入達2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被唱片公司收入囊中。不過,iTunes這種模式似乎也在走下坡路,2006年iTunes的營收下滑了65%,平均交易次數也下滑了17%。

  為了留住網民,唱片公司正在放棄數字音樂的DRM限制。從今年四月開始,蘋果iTunes、亞馬遜、微軟都在互聯網叫賣無DRM限制的數字音樂。從拒絕到擁抱,再到不斷降低資深門檻,唱片工業的霸權規則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被數字音樂改寫。

  中國市場艱難擴張

  全球唱片巨頭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更是遭遇重創。中國一直是道統唱片工業的“災區”。有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大陸發片數量不到110張,比2005年少了將近一半。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國內唱片銷量能達到10萬張以上的歌手僅有10多個人。

  相反,透過互聯網下載歌曲的網民數量卻在激增。《第2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網民達1.62億,下載音樂已成為網民最主要的行為之一。如果每個音樂作品下載價格以2-4元錢計算的話,中國整個唱片業每年將在網路上損失將近100億元,這是一個令唱片業昏厥的天文數字。

  目前,全球五大唱片在華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他們寄予濃望的類似iTunes的盈利模式在這裡沒有多少市場。儘管苦苦等待四五年,國內正版音樂井噴的局面依然遲遲未到。而中國政府加大對盜版的打擊,也難以慰藉唱片工業的受傷心靈。

  為了扭轉現狀,國際唱片巨頭對數字音樂的重視與日俱增。不久前,百代、華納等唱片公司在華的新媒體部門已經開始招兵買馬,內部指標考績制度也基本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些唱片公司將會進一步加大在數字音樂方面的傾斜。

  與國內網站以及運營商合作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最近,五大唱片公司與中國電信達成戰略合作。此前,他們也與中國 移動、百度等巨頭達成了各種層次的合作。這些跡象顯示,唱片巨頭們擁抱數字音樂的決心很強烈。

  儘管外資唱片公司處境不佳,境外資本對這個行業的追逐卻有增無減。“越來越大的資金進入到這個領域。很多小的獨立唱片公司現下都不見了,這個市場變化非常快。”太合麥田副總經理詹華告訴記者。

  兩個月前,日本艾回(AVEX)集團控股株式會社也以4億元收購國內去年才成立的橙天娛樂集團25%的股份。橙天娛樂就是一個典型的本土獨立唱片公司,旗下擁有陳道明、陳好等眾多藝人。

  艾回集團進階執行董事荒木隆司認為,現下是進入中國娛樂市場的最佳時機。中國政府近年打擊盜版、保護智慧產權的積極行動使他充滿信心。

  無獨有偶,英國MSC公司最近也打算在中國立足。作為英國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MCS正與英國Crosby Capital Partner私募基金合作,設立一個1億美元的MCS中國音樂基金,意圖購買中國市場的音樂版權。

  “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技術進步和制度上的調整,這都將增強其版權保護。我們有信心在這個成長中的市場將會有重要的機會出現。”MCS首席運營官瓦西姆 . 施拉茲(Waseem Shiraz)同樣認為。本報記者 李國訓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16:18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has written 274 stories on this site.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