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華語唱片業白皮書之獨立廠牌篇【Tom 專稿 2007.11.08】
- 星期一, 四月 30, 2007, 20:38
- 音樂相關轉載
- 931 瀏覽人次
- Add a comment
相比於毫無驚喜的主流歌壇,今年的獨立音樂圈開始發跡,相當引人矚目。就像揭杆起義一般,獨立音樂風潮來勢洶洶。熱鬧歸熱鬧,這究竟是音樂本身的卷土重來,還是鏡中花水中月的海市蜃樓?
港台獨立界︰地上明星漸多 地下音樂更多
蘇打綠
港台獨立音樂這兩年大行其道,很大程度是主流媒體的推波助瀾。在這其中,台灣金曲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是一次自下而上的運動,先是live house小範圍的傳播,然後是專輯唱片網路坊間的口口相傳,最後是來自主流社會的大肆宣傳。今年以來一擁而上的“獨立流行”作為媒體熱中的話題,反映了華語歌壇缺乏熱點的現狀。基本上主流領域裡R B、HIP-HOP、流行歌都進入了瓶頸,快餐音樂佔據市場,勢必有向音樂內容本源回歸的訴求。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獨立”與其說是一種前衛的潮流,不如說是音樂創作和情感上的回撤。以音樂作為需求的樂迷給自己劃到了小眾的陣營,媒體也迫不及待的大作文章。本身可以朝著更好方向發展的原創運動立刻又多了不少附庸風雅、跟風炒作的不和諧之音。
如果按風格嚴格細分,台灣的獨立音樂目前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堅持本土音樂的廠牌,譬如推出過陳建年、巴奈、昊恩家家的角頭音樂,胡德夫、紀曉君領銜的野火樂集,清爽自然的原住民民謠已經成為了台灣本地音樂不可替代的注腳。與之相映成趣的是更BAND SOUND的台灣地下獨立樂團。今年這一群體繼續在地上大放異彩,陳綺貞、蘇打綠、林一峰、黃建為、TIZZY BAC、MY LITTLE AIRPORT、PIXETOY均有新作面世,這些歌手漸漸完成了從地下到地上的轉型。其實從海洋音樂祭和金曲獎入圍樂團來看,真正走紅的都是在音樂內容和藝人個性上更接近主流審美的那一類。台灣的曲風以輕鬆的indie-pop、indie-rock、pop folk為主,而香港的組合多以indie短劇和複古電音流行為主要特色。這些音樂人與生俱來的旋律內容和大眾特質使他們能夠走的更遠。但最終他們的成名無一不需要主流界的肯定。而亥兒、拾參、潑猴、Selfkill、圖騰、好客、濁水溪公社等還是因為另類且更具棱角的風格,很難像前者第一時間在歌迷群中造成轟動。
范曉萱
所謂獨立流行,是對的音樂在對的時間遇到的對的人,靠的還是天時地利人和,最終起決定意義的還是歌手的知名度。在今年獨立樂大事記中,原自然卷的娃娃魏如萱集合了國內外的獨立音樂人,在台灣的前衛花園推出了單飛專輯。原本在林 哲音樂社旗下的范曉萱獨立出來,創辦了“吃草的魚”廠牌,並組了百分百樂團,嘗試搖滾路線。范曉萱搞獨立不是新鮮事,但旗幟如此鮮明,還是讓人倍感意外。但就像剛剛所說的,“范曉萱”的招牌依然是她獨立的資本。
2007小草地2年級音樂同學會
2007年最有名的一張獨立合輯來自默契音樂推出的《2007小草地2年級音樂同學會》,匯集了my little Airport、自然卷、1976、棉花糖之吻、NYLAS、旋轉木妮、雀斑、veraqueen、絲襪小姐、這位太太、telephon booth、朵莉的藥盒多支港台新晉組合。但今年出碟一炮走紅的新人幾乎沒有,黃 、這位太太、伊芳蕾莎、紐約客樂團較有代表性。與娃娃合作過的黃 堅持樸實的吉他演繹,這位太太的雙主唱模式頗有噱頭,金革唱片推出的伊芳蕾莎、紐約客LIVE感十足。就像是石沉大海的新人一樣,獨立音樂除了搞搞新口味,真正能出位的藝人畢竟是少數。
內地獨立界︰克隆台灣模式 起點在路上
卡奇社
其實追溯內地獨立音樂,我們的起步並不比港台晚。1997年,隨著清醒樂隊的誕生,中國就有了第一家真正意義的獨立廠牌摩登天空。摩登天空今年先後推出了刺 樂隊、P.K.14、IGO、胡淼峪、33島、天杵等唱片,涵蓋了實驗、電子、世界音樂等純小眾領域。不過受製於推展,宣傳一直就是內地獨立樂的軟肋。這些樂隊唱片基本上游離在主流媒體網路媒體之外,也許只能被廠牌的一小撮死忠歌迷聽到。大多數人都無緣欣賞。這與港台獨立唱片形成了鮮明對比,港台獨立音樂僅僅是透過了網路傳播的管道,就率先打開了局面。
拋開過於地下的實驗音樂不談,今年內地獨立界還是出現了一些不錯的苗頭。首先我們“自主研發”的卡奇社延續了2年前龍寬九段的成功,填補了國內輕鬆電音組合的空白。卡奇社一度以國內新銳電音組合的身分頻頻在圈內曝光。此外摩登天空的便利商店發表了繼《FIVE STAR》後的《電視猴》,也在這一領域裡找不到對手。龍九的精神核心龍寬重返樂壇,加盟太合麥田,創辦了自己的“光當娃”廠牌。同樣是太麥旗下的彭坦也是選擇單飛,彭坦原本在達達時期就是樂隊靈魂,單飛碟《少年故事》是一次自我個性的文藝式釋放。而與龍寬九段同期發跡的曹方也有動作,不僅獨自創立了“大班工作室”,還發表了EP《比天空還遠》。一路看下來,對內地歌手而言,資歷比獨立更重要。因為獨立只是姿態,自己可以賦予,資歷卻是老本,別人無法贈予。
今年獨立界乃至整個樂壇最好的事、應該是摩登天空和雪山兩場音樂節。前者給港台、大陸獨立藝人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陳珊妮、林一峰、梁翹柏,遲早要來的都來了。而雪山音樂節代表的民謠符號則是今年的獨立界的一大熱點。盧中強的網路秀唱片兩年之間慘淡經營,卻在“十三月”的民謠廠牌中賺足了口碑。萬曉利、蘇陽樂隊再加上洪啟等人,他們的西北民歌在圈內越發流行。有趣的是,曹方卡奇社對上了陳綺貞自然卷,萬曉利蘇陽則與胡德夫陳建年呼應,內地獨立音樂來來回回怎么看都是台灣音樂的翻版。
在廠牌方面,今年張亞東個人廠牌“東樂”終於在千呼萬喚後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作為9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銳音樂人,“東樂”橫空世便便吸引了媒體樂迷圈內外的廣泛關注。作為音樂總監,廠牌的一切事務都由張亞東全全負責,去年公司成立之初他們便將李小冉、春曉、蘇丹、張石荻、果味VC、未來腳踏車、樂手張嶺等藝人招至麾下。客觀的說,這些年來張亞東為別人做嫁衣,表現已大不如前。但“張金牌”的功績還在,但這次他是以個人名義出擊,推出《東樂園》。作為“東樂”的第一張合輯,這是一場必須贏下的翻身仗,期望值相當之高。對亞東和樂迷而言,意義都不言而喻。不過合輯推出之後也讓人有盛名之下難符實的感嘆。
張亞東並沒有將“東樂”打造成為“內地版人山人海”,他缺乏人山人海“海量”新銳音樂人的儲備,它也不是“內地版五四三音樂站”,它的歌手藝人和音樂作品都不具備後者的濃度與高度。“東樂”旗下的簽約藝人多為初出茅廬的演藝明星、為主流歌手寫歌的幕後創作者,唱功表現的中規中矩。而像是未來腳踏車、果味VC等也早已出道,並無新意可言。港台獨立廠牌這些年來成功的合輯比如《Pretty Happy Gay》《IS#2》無不都在趣味性和前瞻性上的勝出一籌。《東樂園》更像是一張打著張亞東旗號的主流新人拼盤合輯,和很多平日裡聽的流行歌並無二致。流行獨立都不靠,期待不如預期。我們也只能說,張亞東還不適應獨立廠牌的“玩法”,起點還在路上。
拖特巴士大樂團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卡奇社的顆粒、曹方作為受邀方在陳輝陽的創作集中有幸獻聲,儘管效果差強人意。而自然卷娃娃的新專輯中也收錄了卡奇社、拖特巴士大樂團的創作。中港台三地獨立音樂人的合作日趨火熱起來。走出去確實是提升我們水準的良方。只是目前的合作還是不多,被推上台前的音樂人同樣太少太少。矮子裡面拔將軍,在數量如此有限的小圈子裡將一個音樂人捧上天的做法確實不可取,但又是無奈之舉。
獨立藝人香饃饃︰主流唱片大膽介入
張懸
張懸、雷光夏簽約新力博德曼,旺福樂團約在豐華唱片,環球推出了女子樂團櫻桃幫,華納包裝了個“火星人”,複出的許哲佩花落種子音樂,陳綺貞入主亞神,內地彭坦、龍寬、麥田守望者、蛋糕炸彈均簽約太合麥田……一切的跡象都在表明,獨立歌手的分量越來越重,他們已經進入了各大主流唱片的法眼。藝人的砝碼和音樂的權衡是各大唱片公司高管最愛打的算盤,但往往人算不如天算。當他們認定的大流行並沒有真正火起來的,而原本不看好的冷門音樂卻取而代之成為主流,這就跌了個狗吃屎。唱片公司的眼光自然也要超前了。與其塑造一個花拳繡腿的組合偶像,有時不如將這新人的成本投資在2年前林一峰或蘇打綠身上,這時候就發了。
所以說這就是一場眼光的博弈,看你能不能走在前面。未來已經走紅的獨立藝人身價激增,進入主流大公司體系,必將是大勢所趨。而新一代未長毛的獨立歌手出道前就被大公司相中,如張懸一般走上坦蕩星途,自然也會大有人在。在流行前瞻性和藝人的個性魅力上上找到最佳的結合點,這些都是關鍵所在。財大氣粗的“四大”,你們還在等什麼?
星外星︰獨立廠牌的最大贏家
林一峰
毫無疑問,今年來自廣州的“星外星”絕對是獨立廠牌的最大贏家。說星外星是獨立廠牌其實並不準確,嚴格來說這是一家以引進發行帶動音樂製作的唱片公司。成立整整十年的星外星從以引進陳綺貞精選集和《華麗的冒險》、陳珊妮《後來我們都哭了》等唱片開始發跡。長久以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港台獨立唱片造成了嚴重的市場缺口。從下載的唱片到唱片的販售,唱片的引進是大勢所趨。只是管道和時間的問題。星外星在各大發行商主攻大公司之際,利用自身優勢將精力放在了港台獨立廠牌唱片引進這一偏門領域。陳綺貞、陳珊妮、林一峰、蘇打綠這些小眾領域的大紅人都被星外星一網打盡。不單單引進了這些藝人的新專輯,也將獨立音樂的文化和自己“有觀點的聆聽”作了一次完美的對接。他們今年先後促成了林一峰的校園巡演、胡德夫的北大之行。透過引進、宣傳,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走到了你身邊,藝人們打開了內地市場,順應時勢的“獨立”也成了當下高舉的一面大旗。
遠水解不了近渴,星外星的聰明之處在於內外夾擊。在07年年末,他們以“觀點”系列一舉發行了30張獨立唱片。有的是新碟新發,有的是老碟再版,他們以富於口碑的經典唱片作為引子,帶出了自己獨立製作的專輯唱片。星石唱片是星外星旗下的獨立廠牌,姜昕、黎亞都是星石的歌手。再加上他們年底推出了民謠女聲小果,代理髮行了艾敬、洪啟的新專輯。雖然這些唱片很多已經脫離了“獨立”的概念,只不過當它們打上統一的LOGO,原本可能的短兵相接,變成了一個群體的團隊作戰。對於新人而言,相互帶動的效果不言而喻。只能說,這是星外星策略的高明。
前瞻︰人人都是INDIER 你獨立所以我獨立
如今再在“獨立流行”的概念中糾纏不清,就是相當土鱉的事情了。獨立廠牌的精髓發展到07年,就像是一場全民D.I.Y.的流行瘟疫,發過了就發過了。最早在沒有廠牌概念的日子裡,樂手歌手在各自城市的演出中慢慢形成氣候,就像從93年武漢地下樂隊中先後走出了達達、漂亮親戚、跳房子、掉的大、生命之餅五支簽唱片約的樂隊。但音樂發展到今天,每個人都可以給自己的音樂貼上一個“XXXX”的廠牌商標。
露水十一
例如今年在網上成立的露水十一廠牌,他們集合了音樂製作、美術創作、MV拍攝、音樂試聽、網路社區討論、演出、發片等多重D.I.Y形式。未必以盈利為目的,卻成就了一個獨立廠牌的夢想。LOMO的小感覺、清新的表達,多種多樣的元素透過網路的管道拼貼。互聯網讓獨立廠牌的創建變成可能。同樣是音樂的集散地,TOM玩樂吧作為原創音樂集合,網友本身也是最廣大層面上的INDIER,一個空間代表的就是一家獨立廠牌。譬如來自五湖四海的VAE、石頭剪刀布等網友組成“亂感覺”組合,可能就是最初級階段的獨立廠牌。
網路的管道加上WEB2.0,可謂滿城盡是獨立廠。最後今年最值得一說的獨立唱片是大喬小喬的《消失的光年》。這張唱片作為獨立唱片的經典範本,可謂集合了獨立專輯的優點缺點於一身。獨立製作勝在不受拘束,但製作成本的低廉卻是它永遠無法迴避的硬傷。它可以借助網路和道統媒體流行的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很多天生的遺憾卻無法避免。獨立音樂不等於好的音樂,創作製作的水準同樣不容小覷的問題。
總的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I.Y.的一切才剛剛開始,從獨立到流行的征途,漫漫矣……
(責編︰李松岩) http://music.tom.com 2007年11月09日 10時11分 Tom 專稿 琳距離
More from my site
About the Author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