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不唱博出位 “注意力經濟”下的本末倒置【大陸訊息時報 2007.07.31】

歌手的天職是唱歌,而把歌曲做成唱片以流傳,這都是份內的事。但因為錄音工業和流行音樂作為產業的需求,歌手發唱片就不只是做份內的事那麼純粹,還涉及到一系列的商業效益以及市場運作,尤其在所謂的“注意力經濟”的時代,必須用歌手出位的消息或者緋聞先博取注意力,然後再告訴大家“我出碟了”,這也幾乎成了一種模式。

當緋聞用過幾次之後不再新鮮,於是就適時要做出點別的料來,似乎大家比拼的不再是唱片的質量,不再是歌手都唱了什麼以及怎么唱的,不再是又有什麼新鮮的音樂元素,而只是哪個歌手更有料。這本身已經是畸形發展,本末倒置。有人算過一筆帳,“一張唱片錄音、包裝、製作的費用要在四五十萬左右,假設一張碟在市場上賣20元,扣除成本後,淨利潤也就在五六元左右,由此來看,唱片賣不到八九萬張的都賠錢。”但據不確切統計,某位把重點放在電影的昔日天王,一張唱片只賣出去2000張左右,虧空就只有靠歌手商演和頻繁的代言來彌補,於是就有了又一輪的本末倒置。

唱片業的蕭條已經是人所公知的事實,因為音樂和歌曲本身反倒是被忽略了,你可以說是盜版和網路下載的衝擊,但是唱片不用音樂說話,該是一則多么大的黑色幽默。當一個唱片行業都在等著周董一個人來“救市”時,本身就違背了“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的樸素真理。再因為唱片本身引起的注意和約束少了,於是歌手抄襲甚囂塵上,花兒樂隊只不過是一個典型代表,但明白人都知道“從來都不是大張偉一個人在戰鬥”。基本上因為新唱片言之無物,於是專業樂評人就拿了放大鏡在那等著,到最後連“抄襲”都被用來作為一種宣傳唱片的模式。先有專業人士和媒體指出,然後歌手和公司紛紛出來澄清,又或者是承認“我們犯了些瑕疵”,但這已經不能說是黑色幽默,而直接是無恥了。

當然,流行音樂也是娛樂行業的一部分,大家都一本正經也未免太過沈悶,弄點有創意的娛樂出來供大家分享也不是壞事。在千篇一律鋪天蓋地的時候,你就需要點新鮮加有趣。僅存陳奕迅這樣的純歌手,也要不時做出搞怪表情,或者模仿下卓別林。而依靠口碑相傳的,反倒是一張地下搖滾的唱片《謝天笑X.T.X》,據說賣了六萬多張,可憐的是,這對我們部分的天王巨星來說,竟然已經是天文數字。

http://music.tom.com  2007年07月31日 09時24分 訊息時報 丁慧峰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has written 274 stories on this site.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