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樂市場進入營銷年(轉載)2007.06.05
- 星期一, 四月 30, 2007, 20:04
- 音樂相關轉載
- 883 瀏覽人次
- Add a comment
數字音樂的發展,讓音樂產業產生更多的贏利模式,並降低了音樂製作、傳播和經營的門檻。隨著運營商政策的調整和音樂市場競爭的激烈,2007年,數字音樂產業的各個領域都將進入精細化營銷時代。
1、口水歌市場的進一步繁榮發展
儘管很多人不滿意,但網路歌曲今年照樣還會火下去,並且毫無懸念的是,火得還是去年那些類型的“俗歌”。
四大唱片公司和國內大中唱片公司近百名歌手及數千首歌曲在爭奪大中城市的主流市場,這一市場已經成了血腥的紅海。而10億以上的農村和三線城市人口還停留在90年代的歌曲口味上。所以,現下越來越多的國內中小音樂公司開始醒悟,學習娃哈哈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來開拓“口水歌”這個藍海市場。而大型的唱片公司這些最有能力去做通俗歌曲的人不屑於做,就給了廣大新晉的音樂人一個機會佔領市場,讓更多中小唱片公司有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相比起前兩年《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一兩首歌曲獨佔鰲頭,2006年變成了《香水有毒》、《求佛》、《秋天不回來》等諸多歌曲的分散競爭。而在2007年,會出現更多的口水歌曲來稀釋這個市場,但是每一首歌都不會像05、06年那樣大火,這都是市場走向成熟化的一個表現。
2、單曲時代讓更多的歌手和小唱片公司加入競爭
數字音樂的出現,讓音樂脫離了CD這個載體而自由流通,使唱片公司進入單曲時代。運作一個專業歌手成本大大降低,只需要做一首主打歌即可,並且更有效率,不用湊歌,風險也變得更小。成立一家唱片公司的門檻的進一步降低,使越來越多的個人小唱片公司出現,專門做低成本的單曲。這些操盤手裡面有可能培養出來下一個宋柯。
3、更多音樂網站成為專業音樂人才的孵化器
Web2.0模式的網路原創音樂平台失敗的原因就是全倚賴草根模式。事實證明,歌曲的走紅必須是一個商業化的流程,有包裝、有定位、有推展,音樂的傳播必須是有序的過程。技術不能替代內容,音樂的核心只有歌手和歌。所以Web2.0音樂平台扮演的角色是向道統行業輸送人才,成為專業音樂人才的孵化器。孵化出更多像香香“網而優則唱”的專業人才,為造星能力很弱的唱片公司找到包裝歌手的捷徑。
4、音樂推薦分享功能引領音樂網站市場
像潘朵拉和last.fm這樣的音樂推薦分享模式是現下流行的音樂網站服務。音樂推薦服務幫助你更容易地發現音樂。如果你喜歡聽蔡依林,那麼你可能也聽王心凌;喜歡朴樹的人是不是都會喜歡許巍?2006年,這樣的服務在國內已經露頭,2007你會在更多的大音樂網站享受這樣的新服務。
5、彩鈴平台提供更多服務
目前運營商的音樂平台沒有用戶黏性,用戶只會當有強烈下載需求後才會進來,如果提供完善的整曲試聽服務,就可以讓用戶沒事也來平台聽歌和消遣,增加了消費。現下運營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開始在向社區化改進了。目前移動和聯通都在暗中升級自己的無線音樂平台,並且網通、電信等運營商也在開始大力推展自己的音樂平台。有了競爭,就會有更好的服務,會有省移動平台推出像“潘朵拉”式的智能分析系統來分析用戶偏好,推薦相似歌曲,形成關聯消費,並增加互動分享和音樂交友等很多互聯網的功能。
6、手機用戶下載音樂就像水龍頭一樣方便
很多人下載音樂的步驟動輒五六步,繁瑣的操作程式極大地限制了用戶的消費熱情。不過2007年情況會有好轉,越來越多的無線綜合解決商們會提出“一站式”解決方案。另外還有短信搜索、語音搜索、模糊搜索等無線音樂類的搜索和訂閱技術都會提供給用戶很大的服務價值。在國內除了華為、中興等老牌設備商以外,還有欣網視訊、漢銘科技等綜合方案解決商開始發力,他們正共同努力,爭取讓用戶下載音樂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方便。
兩岸名詞解釋:
網際網路(台灣)─互聯網(大陸)
數位音樂(台灣)─數字音樂(大陸)
網友(台灣)─網民(大陸)
(首發<互聯網天地>雜誌 第五期)下午 12:04 張志遠的專欄
http://column.iresearch.cn/u/zhangzhiyuan/archives/2007/3307.shtml
More from my site
About the Author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