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fm音樂模式︰小習慣大集成(轉載)2007.03.21
- 星期一, 四月 30, 2007, 20:04
- 音樂相關轉載
- 808 瀏覽人次
- Add a comment
有了那些新型的音樂推薦網站,你會發現收藏最喜愛的音樂就像點擊“play”鍵一樣簡單。
另類鄉村音樂迷小卓最近有一個欣喜的發現,只要進入pandora.com中搜索“另類鄉村”,就能得到一長串的音樂目錄,這些歌曲不但投其所好,而且在數量上也遠遠超出了想像,“沒有想到我會得到如此多的選擇,有很多歌手是我從來不知道的。”而且小卓的選擇要寬泛得多,不只是鄉村、金屬等等平常的分類,甚至可以是歌聲是輕柔還是沙啞,歌曲是小調還是史詩。要是在以前,只能去收集一張張的CD,或者從音樂網站上一首首的挑選。如今,音樂迷的無奈正在被像pandora.com、Last.fm這樣的提供音樂推薦服務的網站所改變。
音樂消費者在這些推薦網站的帶領下有了新的選擇,大量不為主流媒體所知的地下樂隊和歌手被推到了聽眾面前,音樂推薦網站成為道統廣播業的“麻煩製造者”。
終結道統廣播業
2006年12月19日,一些細心的中國網民會發現,位於倫敦的音樂推薦網站Last.fm有了中文版。雖然網站的個別細節還漢化得不夠到位,但足已讓並不了解網站的人明白其用途。據該網站從業人員的答覆,Last.fm正在籌備中文版的推展,中文曲庫的儲備也在加強中。
這家被稱為“歐洲地區最讓人興奮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儘管其自稱是以音樂為主題的社交網路,但它最惹眼的還是網站的個性化推薦歌曲服務。
Last.fm的CEO兼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菲力克斯(Felix Miller)一直夢想建立一個網路音樂平台。他和另一位創始人馬汀(Martin Stiksel)在2000年創建了一家網路唱片公司insine.net.創建Last.fm的夢想也正是來自於這個公司︰人們不應該再次聽到錯誤的音樂,所有的藝術家都應該有被大眾“聽到”的平等機會。
2003年,Last.fm公司成立,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群音樂愛好者們的理念︰終結道統廣播業。公司在成立後不久便收購了理查。瓊斯(Richard Jones,後來也成為創始人之一)的公司Audio-scrobbler,一家為iTunes提供插件、收集用戶收聽訊息的公司。此後,Last.fm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Last.fm提供的最具特色的服務是用戶下載並安裝一款Last.fm軟體,當用戶在收聽電腦硬碟或者iPod裡的歌曲時,軟體會向網站傳輸歌曲名稱,並添加到用戶的個人主頁上。據稱每天有數百萬的歌曲會被記錄下來。網站根據回饋回來的訊息,為用戶建立個人音樂排行榜、個性化電台,每周向用戶推薦可能喜歡的音樂。聽的歌越多,機器推薦的歌曲就越準確。
註冊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樂喜好,透過該網站尋找到音樂品位類似的投緣好友(被稱之為“鄰居”)。你可以去看看“鄰居”們在聽什麼音樂。在Last.fm 網站上,用戶可以像使用維基百科一樣,給唱片公司和藝術家撰寫介紹文字,任何註冊用戶都有修改的權力。
Last.fm目前每個月的獨立訪問量達到1500萬次,已經獲得了700萬個藝術家6500萬首歌曲的數據。2006年春天,著名風險投資公司Index Ventures(Skype、MySQL等公司的投資者)為網站投入據稱“將近500萬美元”的資金。
分析來看,Last.fm網站有三個主要的收入來源︰用戶付費,目前中文版Last.fm每個月的收費是3美元,可以享受到無頁面廣告以及瀏覽其他用戶所收聽音樂的權力;互聯網廣告收費;與諸如亞馬遜等電子商務網站以及唱片公司分成CD銷售、演唱會門票收入。
在馬汀看來,網站把使用非法音樂的人群逐漸帶入合法接觸音樂的道路上來,“我們相信線上播放音樂而不是下載。”這樣的個性化音樂推薦網站可以“讓人們在這樣紛繁複雜的數字時代,迅速找到自己最想聽的音樂。”
同樣是提供音樂推薦服務的另一家網站潘朵拉(pandora.com),則是根據用戶輸入歌手或歌曲的名字,在網站自己從2000年就開始收集的一萬多名音樂家數據庫裡尋找符合搜索條件的內容,從而實現音樂的推薦服務。這種基於單個用戶的訊息過濾,雖然操作簡單,用戶容易上手,但在保持用戶黏性方面比社區朋友推薦的模式要遜色一些。也正因為意識到這點,2006年5月,潘朵拉“痛改前非”,轉型社區,依靠網民的力量來推薦。根據互聯網數據統計公司Hitwise截至2006年12月16日的數據,潘朵拉在娛樂電台類中的排名甚至超過了Last.fm,位居第八。
中國的“潘朵拉”
在Last.fm向中文歌曲市場滲透的時候,一些來自中國本地的初創公司也開始了自己的嘗試。
200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的阮一鳴和他的八寶盒(8box.cn)就是其中之一。八寶盒是阮一鳴和他的校友丁大為一起創辦的。丁大為之前曾在香港城市大學做過一年多媒體訊息檢索的研究工作,而阮一鳴則在2003年與人合伙創辦了Roambox Interactive公司,支撐8box網站的推薦引擎,就是該公司的一個技術產品。
他們發現,隨著數字音樂數量的不斷增大,困擾人們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音樂。與此同時,互聯網為消費者發現新音樂提供了新的途徑,老的音樂推送模式(如廣播電台、音樂榜單)已經無法滿足所有的消費者。
2006年7月上線的八寶盒定位於個性化音樂社區,透過推薦引擎和網站服務,幫助用戶發現新音樂,認識新朋友,並且透過朋友找到更多的音樂。在八寶盒網站上,用戶不僅可以透過貢獻鏈接的模式與大家分享音樂,網站後台還對用戶收聽習慣進行數據分析,可以給網友們提供彼此的“緣分指數”(喜好相同風格音樂的程度)。對某一歌星或類型音樂感興趣的網友,還可以組建“飯團”。目前網站正在整合一個包含100多萬張專輯、上千萬首歌的音樂meta庫。
而另一家音樂推薦網站友播網(Yobo),則是透過一個“音樂DNA測試”,將註冊用戶分為四種類型,以此來匹配用戶,尋找喜好共同音樂的人。其他的嘗試者還包括維眾音樂社區、愛酷播等網站。
與這些音樂社區網站的做法有相似之處的,是一些搜索引擎公司推出的“音樂盒”服務。雅虎中國於2006年9月底推出了雅虎音樂盒,用戶只要輸入自己的雅虎郵箱帳號,即可登錄“音樂盒”線上儲存自己想聽的音樂。12月19日,百度也推出了“音樂盒”服務,在百度註冊有個人空間的用戶,可以在MP3搜索頻道的音樂試聽頁面儲存歌曲。但目前這兩家網站的服務都只限於用戶個人音樂檔案的儲存,並沒有涉及對用戶音樂口味的分析以及社區網友之間的互動。很明顯,這樣的做法並不會有太高的網站黏性。
在內容技術領域從業20多年、美國Alacra公司進階副總裁巴裡。戈洛巴特(Barry Graubart)在其博客裡寫下了Last.fm公司對於內容供應商的啟示︰“如果你能把社區用戶的使用習慣集成為相似的內容,就能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推薦機製。再結合一些簡單的發行工具如RSS等,你就可以擁有一個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推展工具,向現有用戶推展新內容。”
兩岸名詞解釋:
網際網路(台灣)─互聯網(大陸)
數位音樂(台灣)─數字音樂(大陸)
網友(台灣)─網民(大陸)
發布時間︰2007-03-21
文章來源:http://www.mont.com.cn/article/digital/20070321/232.html
More from my site
About the Author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