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業瞄準互聯網 聯手電子雜誌進軍數位音樂【通信訊息報 2007/06/07】

據悉,環球音樂作為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近期在中國推出該唱片公司專屬的電子雜誌,成為業界的第一次嘗試。

全球唱片業已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數位時代。數位音樂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圖鈴,它在2006年為疲軟的唱片業帶來了數以億計的豐濃回報。今年,唱片業試圖在互聯網領域打開局面,從而選擇牽手電子雜誌。

唱片業聯手電子雜誌能否再現圖鈴神話?

互聯網對於現下唱片業來說是既“愛”又“恨”。“愛”的是,唱片業都期待與互聯網合作,以低成本達到最佳的宣傳及傳播效果;“恨”的是,版權問題一直是最為困擾唱片業的問題。唱片公司的音樂在網路上被無償使用,導致唱片銷量逐年下降。網路企業得不到唱片公司的合法授權或因高昂的版權費用而進退兩難,而另一些音樂網站則利用唱片公司的遲疑謀取利益。唱片業和互聯網之間的矛盾曾被認為不可調和的。但這個局面現下得以扭轉。

前文所提的環球音樂佔有超過25%的全球音樂市場份額,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音樂內容庫。環球音樂在中國積極構建新一代的音樂娛樂公司,此次與領先的電子雜誌平台X-Plus攜手推出電子雜誌《環球音樂通》,其目的是為吸引更多的年輕歌迷,以更加多媒體的模式展現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這無疑引來了包括互聯網業界、唱片業界的廣泛關注。

其實,環球音樂的舉動並不能算是第一個吃螃蟹者。據了解,早在2005年11月,北京飛樂唱片公司與國內知名多媒體分享娛樂平台POCO公司首度牽手,宣佈推出中國第一本多媒體正版音樂電子雜誌《香香(blog)正版音樂電子雜誌》,並透過P2P技術進行推展發行。當時,POCO公司新聞發言人稱,考慮對電子雜誌進行收費及在雜誌裡拋放廣告,所獲得的收入將與版權公司一道分享。 

之所以選擇電子雜誌作為新盈利模式的突破口,原因無外乎二個方面。其一,創辦電子雜誌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能夠呈現更為豐富的內容,以及能實現與讀者更便捷的互動。現下專業公司用電子雜誌代替紙質出版物,甚至普通網友都能自製個人電子雜誌。其二,現下中國電子雜誌用戶進入了一個急劇增加的時期。根據艾瑞市場咨詢的一項調查顯示,電子雜誌的用戶今年將達6000萬,和去年相比,成長率為60%。而到2010年,用戶數量將突破1億,電子雜誌用戶在網民中的比例將達到40%。

適應網民才能生存

數位音樂經過三年的飛速發展,已經確立了它在數字娛樂中的重要地位。有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數位音樂整體市場規模2008年將有望突破80億元。儘管這一市場日益壯大,可是不容忽視的是這個市場中涉及版權侵犯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中國的互聯網音樂發展跟國外是不同的,今天所謂的盜版,究竟是誰在盜版?用戶免費使用並不代表就是盜版,環球音樂在它的官方網站上提供免費的音樂讓用戶使用,但這並不意味著盜版,因為環球音樂可以透過廣告的收入實現公司的收益。

中國互聯網音樂的發展方向,用戶可能是免費的,但由廣告商來付費,同時提供音樂的網站也會付費給版權商,使用戶得到免費的音樂。而電子雜誌也可嘗試著採用這種模式提供服務,並獲得利潤。 

事實上,數位音樂減少了唱片業產業鏈的中間環節,降低了營銷和傳播成本。數位音樂在消除了對傳播介質要求的同時,轉而提出了對平台的要求。電子雜誌與唱片業界的聯姻,應該說是透過P2P網路來發行音樂作品的新模式。

與其為了版權問題進退維谷,不如尋求另一種解決途徑,發掘新的盈利模式,爭取雙方的共贏。例如免費提供MP3音樂,這樣就能夠從其他的服務上獲取利潤,而不是只盯著那些歌曲的版權費不放──在已經被“免費”慣壞了的中國互聯網網民面前,要生存就要適應網民的習慣。將來也許會有包括電影、遊戲等在內的版權公司能夠與電子雜誌開展合作。本報記者/林詠晴

註解:中國稱Internet為互聯網,台灣稱為網際網路,此篇文章是取用大陸文章,所以延用原文。

資料來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17:30 通信訊息報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has written 274 stories on this site.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