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春天吶喊 (一)

1999高三,第一屆春天吶喊在沒有鎂光燈的包裝下於台灣最南端揭竿起義,我興奮的拿著中國時報周末娛樂版剪報仔細的嚼讀關於春天吶喊的專題報導,然後跑去相館將剪報護貝,張貼在我房門內側,初一十五就膜拜一番。

當時的批判主題,都是環繞在台灣的獨立樂團只會唱口水歌與模仿,雖有創作,但大多還不太成熟,但鼓舞用意大過批評,那時候刺客與骨肉皮(BASS手就是目前董事長樂團的主唱阿吉,吉他手秀秀目前擔任楊乃文專任吉他手,鼓手金剛更橫跨多個知名樂團,包括董事長、四分衛….)大概是所有獨立音樂圈裡面知名度最高的,所以占滿了大半篇幅。

到了第二屆,剛升上大一,就跟著當時打工同事興奮的往墾丁衝去。一到現場,雖然眼前呈現的是破爛的舞台與簡單的設備,但還是有一種熱血沸騰情緒灌腦。三天下來,大部分樂團表演時,台下的觀眾永遠只有下個正在stand by的樂團還有PA,而且一切都尚未建立制度,常常會造成預定表演的團體因為玩過頭,找不到人的窘境(那時候還是BB call時代),但也是因為有這種機會,讓很多目前檯面上有名的樂團可以在幾分鐘內就湊成一個樂團,馬上上場代打,大家玩成一團,而樹下也會有不少外國人拿著樂器,鏗鏗鏘鏘的唱起歌來,那時候的春吶雖然辦的兩光兩光,但整個營造的氣氛卻是令人感動的。

當時的春天吶喊,在海邊,在一片樹叢裡面,有時候小舞台會搬到沙灘上(其實也沒有搬,因為風一吹整個舞台就倒了,買票進場的觀眾還要幫忙搭建舞台,整個畫面絕對讓你永生難忘。)。海邊的好處,就是不想聽音樂時,可以去沙灘上走走或玩水。現在雖然也行,但是在山裡面,交通總是不方便。

現場的聽眾,你會發現老外明顯的比在地的台灣人多,主要是因為創始人是住在台中的外國人Jimi & Wade(Dribdas樂團的成員),所以在他們熱情號召下,參加者眾,但真正聽音樂者少,因為感覺都是去把馬子的。但在台北樂團圈的朋友們到場聲援下,勉勉強強還是可以湊個幾百個人,說是樂團圈的同學會,真的不為過,因為幾乎都是熟面孔,在台北常常見面的熟面孔,真搞不懂大家幹嘛要專程跑去遙遠的墾丁相認。

對於Wade的印象,感覺他像個藝術家,不修邊幅,拿著滑板跑來跑去,而Jimi,則是個生意人,看他的眼神你會覺得他講的話永遠跟他心裡想的不一樣。但這兩個人卻為台灣開闢一個渠道引進活水。

待續~~~~

comments

About the Author

has written 274 stories on this site.

One Comment on “老人看春天吶喊 (一)”

  • 禾本族 wrote on 7 四月, 2007, 17:29

    我也有去春天吶喊~~感覺現在都是去湊熱鬧的~~

Write a Comment

Gravatars are small images that can show your personality. You can get your gravatar for free today!